找到相关内容1704篇,用时1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莲花与佛教的因缘观

    中国十大名花,莲花居其一,而印度以莲为国花。佛教发端印度,兴于中华,传布世界,因莲花之染洁净,佛教奉之为教花之一,受到人们的普遍尊崇。于是,佛教与莲花,成就了一段千古因缘。   《大智度论》卷十...亦解经律,而尤长巧思。山漏刻,乃于泉水中立十二叶芙蓉,因流波转以定十二时,晷景差焉。”《翻译名义》曰:“庐山远公门有僧慧要者,患山刻漏,乃于水上立十二叶芙蕖,因波轮以定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75856491.html
  • 杨仁山与小栗栖香顶——关于中日净土的一场论争

    指出:“纵令一生造恶,经文此六字”。小栗栖辩云:“居士曰纵令一生造恶,经文此六字。解曰:余以居士为信道绰,今则以道绰为违道。余不知居士之意在何处”。杨仁山驳曰:“道绰于愿文内加此六字,开后人放肆...故”,于善字下加一恶字。莲池(云栖衤朱宏)在《竹窗三笔·南岳誓愿文》中指出:“彼南岳《止观》,于《起信论》增一恶字,而曰具足一切善恶,此必非南岳之意”,又在《竹窗随笔,南岳止观》说:“起信原恶字,...

    姚长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5457206.html
  • 观空

    恶业,他们心念没有动,不落入善、不落入恶,始终都是“记”、享受禅悦。初禅、二禅还有法喜、还有喜悦,尤其初禅,那种喜悦是很明显、很感触性、有触觉性得喜悦;二禅以上就比较微细,三禅以上更加微细。  观...;平等性自他之形象”--“真如界内”就是解脱的境界。“绝生佛之假名”--“绝”就是超越的意思:“生”就是众生、凡夫:“佛”是圣;意思是说超越了众生与诸佛这种圣凡的假名概念。“平等性自他之形象”...

    宏印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3160428.html
  • 六祖偈神秀偈研究

      六祖偈神秀偈研究  月溪法师讲 胡品生录   佛经此说   各派祖师不一定皆明心见性   僧肇、道安、吉藏之错误   僧肇〈无名论〉之错误   各派说法应以大乘经典参考   各派...,是谓“渐修”,并非断妄念是渐修。乘十二因缘将妄念断尽,不是佛性,是“阴身”,即见闻觉知。   佛经此说   从最初讲佛法,研究起佛法,自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83462442.html
  • 佛教的弘愿

   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一出“观无量寿佛经”)   “一愿我刹地狱饿鬼畜生。二愿我刹有女人。三愿我刹中人软食时,百味具足。四愿我刹中人所欲衣服,随念即至。五愿我刹自地至虚空,皆有百宝宫殴,六愿我刹人心相爱敬,有僧嫉,七愿我刹有无淫浃愚痴。八愿我刹中人同一善心,有他念。九愿我刹中人皆不闻不善之名。十愿我刹中人知身如幻,贪著心。十一愿我刹天人,形容...

    高永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0964415.html
  • 空海的文镜秘府论与文心雕龙的关系(下)

    然后才可以谈到写作,所以说:  “凡诗人夜间床头,明置盏灯,若睡来任睡,睡觉即起,兴发意生,精神清爽,了了明白,皆须身在意中,若诗身,即诗从何有?若不书身心,何以为诗?”  人在境即所谓忘身,境与情合则诗必有我。所以空海一则曰:“必须忘身,不可拘束。”再则日:“诗身,诗从何有?”看似矛盾,实即无我之境,有我之境的区别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分境界为二,与空海所说的忘身、有身,实相契合。(...

    黄锦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4365465.html
  • 略论唯识哲学之识境观念

    」,即「自证分」,转似「相」、「见」二分而生。此说「识体」,是「依他性」,转似「相」、「见」,二分非,亦「依他起」。依此二分,执实二取,圣说为,非「依他」此二分。   窥基说明,护法的观点...性」。依这相、见二分,有能取(我)、所取(法)之别,圣人(佛)虽说有我、法,但并不是说「依他起性」此相、见二分。   唯识学之无常、无我观   在大乘佛法说到真俗空有,都认为非一非异的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20565689.html
  • 如何具足菩萨道以得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——“大智度论”集粹之六十九

    、声简法、凡夫人法而有可得呢?  五、为什么诸法可得,因为诸法无一法有性,既然诸法无性,那末,那些是凡夫人,又那些是须陀洹,斯陀含、阿那含,阿罗汉,辟支佛、菩萨、佛呢?既然已成就为圣贤,又怎么会...六度法,能使众生藉此圣法而脱离恼苦、忧悲。这时的菩萨自身成就,亦成就众生,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  菩萨为众生说法时,众生得圣法脱苦时,菩萨心中有所得,在只是空法相续,所以才名之为众生。因此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0867546.html
  • 佛教乃当世之所必需

    宗教的话,那也只能是一种以“觉”为“宗”的教育,与通俗意义上所说的宗教如基督教之类是有原则性区别的。  然则,佛教教人觉悟什么呢?我以为佛教就是教人觉悟并契入:“诸法因缘生,诸法因缘灭,因缘所生法,是有常。”质言之,就是教人觉悟契入“缘起性空”。  “诸法因缘生,诸法因缘灭”说的是“缘起”;“因缘所生法,是有常”说的是性空。  这首偈的“法”字,是“事物或现象”义;“缘”字勉强可以说成是“...

    沈立博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25369836.html
  • 持诵金刚经得定要决

    体独立”,不妨“使六识出六门,于六尘染”,便是十字街头好修行,火生红莲。   二、 佛法舍摩诃般若波罗密,其余尽属方便,咸非真实;“唯此一事实,余二则非真”,“唯此一佛乘,二亦三”,又...,以最诚最恭敬最信实的心,不起分别,一气呵成,朗诵一卷乃至二三卷,且最好持诵不分段的,诵毕合卷,返观自心,当下便入金刚定;以此为基,善加保任,即保持此刻的安祥杂念状态,信任此心即是‘觉’,即是正受...

    耕云先生

    |安祥禅|金刚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1/01/235943610.html